返回

重生2004:我写字能赚钱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18章 震撼的老同学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就算天天有活干,身体也吃不消。

    实际上,一年能赚十万块钱都非常不容易了,但这得自己解决吃喝住行问题,收入还不如工厂里的技术工人打工稳定。

    当然,在2024年,大学生的起薪整体提升,普遍在五六千元左右。

    如果是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,起薪可以达到八千元;

    而名校博士毕业生的年薪甚至可能达到几十万元,牛比专业甚至达到一两百万元。

    然而,像名校博士拿到高收入的,毕竟是极少数,无法代表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状况。

    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对职场充满幻想,动辄谈论月薪过万,但实际上,他们往往没有真正经历过职场的残酷,也不了解薪资增长的艰难。

    等到真正就业后,估计都养不活自己。

    即使是那些被认为高薪的行业,比如金融和计算机软件,想要拿到月薪两万元也并非易事。

    大厂的薪酬标准,根本不能作为社会平均薪酬的标准。

    在机械制造行业,一家规模达到两千人、年营收20亿元左右的企业,除了老板和股东,副总裁级别的年收入也很难突破一百万元,这得看老板是否大方了。

    总公司总监、总工程师、子公司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通常在40万元到70万元之间。

    而经理、部长级别的中层管理人员,年收入则在25万元到50万元之间。

    如果企业位于中西部地区,或者经营状况不佳,这些数字还会进一步缩水。

    若是只有几十人员规模的小公司,总经理的年薪说不定都达不到三十万元。

    所以说,在一家两千人规模的企业中,中高层领导的人数通常只有几十人,仅占全公司员工的3%左右,组织臃肿也不到5%。

    其实,这些数据在各大招聘网站上都可以找到,清晰地反映了职场收入的真实分布。

    至于个体工商户,他们的生存状况更加艰难。

    能够不亏本已经算是成功,想要实现人均年净利润二十万元,呵呵。

    网络上那些“年薪几十万很普遍”“月薪一万随手可得”的言论,不仅与现实严重脱节,还在无形中制造了社会焦虑,让许多不知情的普通人感到迷茫和压力。

    当然,有一部分职业的确是非常不错的,比如殡仪馆、烟草公司、电力公司、沿海城市的公务员科员,年收入可以随随便便达到二三十万元。

    要是放到十几年前,还有灰色收入,那实际收入就更加乐观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,普通打工者想通过打工在鹏城买房,太难了!

    电车继续前行,李圆的心情也随着窗外的风景起伏不定。

    几分钟后,

    单轨电车缓缓驶入未来科技集团的终点站。

    李圆和她的朋友蒙丽丽下了车,沿着一条宽敞整洁的道路步行了两百多米,便来到了未来科技集团的南大门。

    她们无法进入公司内部,只能站在外围参观,但仅仅是这座宏伟的大门,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家科技巨头的非凡气派。

    李圆环顾四周,发现来这里参观的民众络绎不绝,粗略估计就有两三百人。

    他们或拍照留念,或驻足观望,脸上都写满了对这家传奇公司的好奇与向往。

    “李圆,这里就是未来科技集团啊,好多栋高楼!”蒙丽丽仰头望着眼前鳞次栉比的建筑群,眼中满是羡慕,“麻呀,要是能在里面工作的话,那简直太爽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我也是第一次来这里。”李圆点点头,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栋高耸的总部大楼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未来科技集团办公大楼单层2000平方米,地上38层。

    大楼的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设计,反射着天空的蔚蓝与白云的轻盈,显得格外壮观。

    她的高中同学郝强,应该就在上面办公吧。

    李圆的目光又转向西边,那里矗立着一排整齐的20层宿舍楼。

    每栋楼可以容纳2000名员工入住,而这样的宿舍楼竟然有二十几栋。

    当然,她看不到那么多,除了宿舍楼还有许许多多的楼宇。

    她不禁感叹,未来科技集团的规模之大,远超她的想象。

    上网看图片,还真不如现场看得那么直观、震惊。

    “听说未来科技集团光员工食堂就有七八个,不知真假?”蒙丽丽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应该是真的吧。”李圆回答,“据说,这里的员工有好几万人,而且每年都在迅速增加。

    如果只有一个食堂,根本没法满足需求。

    从宿舍到食堂,再从食堂到工作岗位,距离都不近,肯定需要分散设置。”

    “厂区太大了,他们是可以骑自行车的。”蒙丽丽补充道。

    “应该是吧,一两万亩啊,要是上班远的话,那得走到什么时候。”李圆点点头,“我觉得未来科技集团的人事部肯定考虑到了这个问题,会把员工

第518章 震撼的老同学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